个人履历:
1973年9月-1978年7月,在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学习;
1978年9月-1979年7月,在内蒙古师范学院地理系学习;
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7月至今,在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地理(系)科学学院任教;
1988年9月-1989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学助教班学习结业;
2002年9月-2003内7月,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2004年9月-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攻读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教 学:
为本科生讲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文化地理学、资源学概论、国土规划原理、区域规划原理等课程;
为研究生讲授:区域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地理学、牧区可持续发展等课程;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人地关系理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牧区以及城镇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
2014-2017年,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锡林郭勒盟牧区不同类型地区人地关系优化模式与途径”(批准号:41361026);
2011-2013年,主持完成国家环保部“中国生态环境十年治理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子课题“北方防沙带十年生态治理人文胁迫因素分析”,已结题;
2009-2012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锡林郭勒盟牧区不同类型区牧民定居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40961037),已结题;
2004-2007年,主持完成与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研究,已结题;
2004-2007年,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牧区贫困地域类型调查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批准号04BJY058),已结题;
代表性成果及获奖情况: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著论文共60余部篇,其中代表性学术论文: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5年第二期,199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于2000年获得中国地理学会评选的“《经济地理》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一文(发表于《经济地理》1995年第五期),于1997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关于我国贫困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于1999年荣获“99’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
“蒙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城市规划》2000年第六期,于200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内蒙古牧区嘎查社会经济资源管理系统研制”,《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学报》(哲社汉文版)2006年第二期,于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蒙古国立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
“内蒙古牧区贫困化问题及扶贫开发对策”,《中国畜牧杂志》2007年第十期。本文曾被国务院扶贫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等网站全文转载;
“游牧消失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蒙古学问题与争论》(东京“国际蒙古文化研究协会”主办),2008年第四期;
“人地关系文化源地适宜性理论”,《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祝贺文集》编辑组,《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祝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8;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缘何整体急剧恶化”,《中国改革》,2011年第九期;
“蒙古高原传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道德及其现实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五期;
专 著:
海山著,内蒙古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该专著于2010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海山著,内蒙古牧区人地关系演变与调控问题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年。
合著学术著作:
胡月高、保母武彦(日本)主编,《认识荒漠化——内蒙古、宁夏、新疆荒漠化实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韩俊等编著,《中国草原生态问题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348-360;
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危机与转机(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周立三主编,《中国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姚士谋主编,《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
吴郁文主编,《人文地理学》,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获得科研成果奖项与表彰: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共6项,其中,教学研究成果奖一项;
2000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期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员工”称号;
2003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111人才工程”;
国际学术交流:
2002年9月,应蒙古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道尔吉高特布院士邀请与资助,参加在乌兰巴托召开的“中亚与蒙古高原地理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宣读论文,并被评为大会“优秀报告”。在会后,应邀分别在蒙古国国立大学和国立师范大学作学术报告。
2006年2月,应日本早稻田大学综合研究所所长吉田顺一教授邀请和资助,参加在日本仙台市东北大学召开的“蒙古高原环境变化与社会转型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表主旨报告:“中国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转型的地理学分析”。会后在早稻田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09年8月29日,在呼和浩特“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主旨报告,并被评为大会“优秀报告”;
2012年11月,应日本昭和女子大学邀请与资助,参加在东京召开的由昭和女子大学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以“锡林郭勒盟牧区牧民定居模式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为题做主旨报告;
2012年12月,受聘为蒙古国国立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依据双方相关“合作协议”,2013年12月1-6日,为蒙古国国立大学博士生硕士生讲课;
2014年5月29日,应邀在蒙古国国会(大呼拉尔),以“草场利用制度与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2014年5月29日,就蒙古高原草原畜牧业与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接受蒙古国电视主流媒体(“鹰”经济电视台)40分钟直播采访报道;
2014年5月30日,应邀在蒙古国农业部,以“蒙古高原地理环境与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为题,作学术讲座;
2014年6月1日,就蒙古高原草原畜牧业与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接受蒙古国《真理报》专访报道;
2015年9月16日,应邀在蒙古国环境保护部主办的“自然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学术会议上,以“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草原畜牧业”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国内学术交流:
1998年以来,在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民委、中国科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内蒙古政协等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
社会兼职:
中国林牧渔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蒙古国国立大学地理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评专家;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常务理事;
内蒙古赤峰学院兼职教授;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畜牧业合作社特约顾问;